访问者模式
# 概念
封装一些 ** 作用于某种数据结构中的各元素的操作,** 它可以在不改变数据结构的前提下定义作用于这些元素的新的操作。
# 使用场景
- 一个对象结构包含很多类对象,它们有不同的接口,而你想对这些对象实施一些依赖于其具体类的操作,也就是用迭代器模式已经不能胜任的情景。
- 需要对一个对象结构中的对象进行很多不同并且不相关的操作,而你想避免让这些操作 “污染” 这些对象的类。
# 结构
*Visitor—— 抽象访问者:* 抽象类或者接口,声明访问者可以访问哪些元素,具体到程序中就是 visit 方法的参数定义哪些对象是可以被访问的。
*ConcreteVisitor—— 具体访问者:* 它影响访问者访问到一个类后该怎么干,要做什么事情。
*Element—— 抽象元素:* 接口或者抽象类,声明接受哪一类访问者访问,程序上是通过 accept 方法中的参数来定义的。
*ConcreteElement—— 具体元素:* 实现 accept 方法,通常是 visitor.visit (this),基本上都形成了一种模式了。
*ObjectStruture—— 结构对象:* 元素产生者,一般容纳在多个不同类、不同接口的容器,如 List、Set、Map 等,在项目中,一般很少抽象出这个角色。
# 代码示例
public class CompensationVisitor implements Visitor {
@Override
public void Visit(Element element) {
// TODO Auto-generated method stub
Employee employee = ((Employee) element);
System.out.println(
employee.getName() + "'s Compensation is " + (employee.getDegree() * employee.getVacationDays() * 10));
}
}
上次更新: 2022/12/31, 03:04: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