酥饼
在笔者有限的烹饪经验中发现,无论是中式的绿豆饼、红豆包、老婆饼、蛋黄酥,还是西式的蛋挞、牛角包,都有着相似的操作,无外乎是将 水、油、面粉
制作成的酥皮包裹着馅,从而成为一道食物。
本文尝试不同的酥皮、馅料、烹饪方式,来试图得出笔者认为最理想的配方。
本文以 16 个例:
为什么是 16 个?因为 16 可以被 2 整除。
单个重量约为:50g,其中酥皮约 26g,馅料 24g
# 馅料
由于馅料的制作比较费事,因此本文先讲述馅料制作的方法。
# 红豆馅
笔记
红豆的吸水量是相对较高的,通常为 1:3
或 1:4
的比例。这意味着每份红豆需要使用 3 至 4 倍重量的水进行煮熟或浸泡。
提前浸泡法
- 将红豆浸泡一晚上,使其充分吸水膨胀约为 1 倍,即干豆的 2 倍。
- 用多于能让红豆吸水到 4 倍的水量,煮开后,小煮 20 分钟;或干豆 2 倍水量 + 120ml 使用电饭煲煮饭功能。
- 煮好后,
- 放入
临时临急法
# 酥皮
制作中式酥皮又称开酥、起酥,是指以水油面团作皮,包入油酥后经过擀卷,形成层层相隔的酥皮面团。包酥的基本方法有两种,即大包酥和小包酥。而以酥皮呈现的形态,又分明酥和暗酥两种。
点击查看
小包酥
- 优点:酥层均匀、层次多,皮面光滑,不易破裂
- 缺点:操作复杂,速度慢,费工时,效率低。
大包酥
- 优点:操作较为简单,制作效率高,皮面光滑,不易破裂
- 缺点:酥层不够均匀,层次少。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的品种。
明酥:指将擀制成卷的酥皮切口朝上擀开,再包制而成的酥皮点心,如紫薯酥。制作成的酥点酥层外露,表面能看见螺旋状的起酥层,非常漂亮。为了显现这些层次,所以通常会在油酥层里加入有色泽的粉类,如抹茶粉、可可粉、蔬菜色粉等等。
暗酥:做好的点心表皮光滑,看不到起酥层,要切开点心后在切面才能看到层层的起酥。如蛋黄酥,肉松饼等。
在查阅资料中,可知通常水油皮、油酥的质量比为 2:1
,而酥皮和馅料的比例多为 1:1
、 3:2
# 水油皮
# 油酥
# 手法
笔记
大包酥难度大,难度类似于牛角包手工开酥,因此少量且不熟悉的情况下时,推荐使用小包酥。
大包酥参考:朱 CM 做了 11 个蛋黄酥(比工作人员多),一口都没吃的原因竟然是..._哔哩哔哩_bilibili (opens new window)
# 烹饪方法
# 参考
上次更新: 2023/10/08, 18:36:23